1月12日,2016年度上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月總結會暨第十三屆上海高校輔導員論壇召開,隆重表彰了第十三屆上海高校輔導員論壇征文、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輔導員年度人物(提名獎)的獲獎者,我校成績矚目🧏🏽♂️。
第十三屆上海高校輔導員論壇征文中🕚,我校黃燕《95後大學生網絡精神文化生活的群體特質與引導策略》、沈曄《高校輔導員階段性發展特點及支持策略研究》👩🏽💻、張睿《高校輔導員身份認同的結構、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以上海市為例》等3項成果獲得一等獎;趙彬《大學生榜樣精神的傳播機製與育人效應》獲得二等獎🤦🏿♂️;王子蘄《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流思想輿論引導》、崔海英《大學生與輔導員網絡話語熱詞的應用透析》、葉林娟《大學生信息安全行為養成路徑探析》等3項成果獲得三等獎。會上,沈曄就高校輔導員階段性發展特點及支持策略的主題作了交流發言💨。
在本屆輔導員隊伍建設月中,我校俞虹獲得“2016上海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稱號🦴🛌;陶婧、俞虹獲得2016年上海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一等獎;我校輔導員代表隊獲得上海市輔導員團隊拓展三等獎、最佳團隊獎👱♂️👩🏻🌾。這既是輔導員隊伍建設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我校積極學習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把握規律性,以理論創新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覺性的實踐檢驗🫷。
第十三屆上海高校輔導員論壇優秀征文頒獎
我校獲獎輔導員代表合影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如何把握規律性,推動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氣”、“有底氣”、“強生氣”🏃➡️,是每一位學生輔導員思考的原點🙌🏼🪴。近年來🧔🏽♂️,我校進行了積極探索。
研究學生成長規律🌵,使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氣”
從根本上講,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個不斷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的過程👩🏼🚀。學生在思考什麽🫅🏽🥥?學生的困難🛗、困惑有哪些🫷?我們如何回應👍🏿🎅🏿、解決學生的困惑🦸🏽♀️?
圍繞這一問題👨🏿🦲,輔導員團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趙彬論文《大學生榜樣精神的傳播機製與育人效應》源於與學生的一次微信互動。“老師,別人總說95後的我們獨立🍆、自我🧛🏽、標新立異,可我們也需要正能量、需要榜樣支撐我們的信仰🐦。”學生的心聲不僅引起了趙彬的思考,而且指引了她的研究方向。在對650份問卷抽樣分析後,她驚喜地發現,大學生不僅願意樹立榜樣👨🏻🦽➡️,而且自覺將人品、貢獻🤦、關鍵時刻表現、性格等作為選擇榜樣的重要特質。她深情地寫道,“無論是舍己救人見義勇為、還是鉆研學術勇於創新Ⓜ️,無論是優秀誌願者、優秀支教生、還是課外科技作品獲獎者👷♂️,雖然大學生榜樣人物的先進事例不盡相同🕌,但都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的理想信念👲🏿、價值標準和道德規範💃🏻,值得在大學校園中宣傳和推廣🧙🏼♂️。”
崔海英論文《大學生與輔導員的網絡話語熱詞應用透析》則是源於對學生網絡話語的追蹤——“學生在說什麽👨🏻🦽➡️?如何說🧚🏼♀️?輔導員與學生的語言有共鳴點嗎🚷?”事實上🧑🏽💻,輔導員與學生常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請奔走相告”、“速度回復哦”等用於發布獎學金評選、選課、出國交流、求職實習招聘等與學生學業就業密切相關的通知時,或布置相關工作時⇾,以表達事情的重要性🏦,引起同學們註意並相互提醒;同時也用“國家考試替考入刑啊”,提醒同學們應遵守考場規則;等等。研究中,崔海英建議“輔導員要多多運用網絡話語熱詞與大學生進行交流互動👨🏼⚕️,不僅符合大學生們對‘微小敘事’的現實需要🚴🏼♀️,也能夠豐滿和充實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內涵與意義,有助於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真意義,促成大學生自教自律⛹🏼♀️。”
通過不斷的研究,輔導員更深刻地發現,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培養人、教育人一定要建立在對學生的思想特點與行為規律準確把握的前提下,要真正立足於學生,聆聽學生的心聲🏚7️⃣,使每一次談心談話、每一個主題班會🌾、每一次團日活動都轉化為有效、有益的交流與成長。
研究教書育人規律,使教育引導“有底氣”
黃燕論文《95後大學生網絡精神文化生活的群體特質與引導策略》正是基於實際工作中的難題——如何滿足95後大學生群體的網絡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研究發現♻️,在網絡虛擬空間,大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存在許多不同於現實空間的道德和心理問題,比如虛擬身份或組織、網絡倫理規範、網絡責任問題等🙇🏿♀️,給大學生帶來了一定困擾和困惑。因此🖌,高校要與家庭、社會形成育人合力🕉,攜手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共同參與網絡空間治理🙋,使網絡成為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清朗空間。
葉林娟論文《大學生信息安全行為養成路徑探析》則分析了大學生在享受網絡中各種免費福利誘惑的同時⏳,因信息安全意識薄弱、個人隱私信息保護不夠、聯網行為習慣不良等帶來的困擾。如不經常更換登錄密碼、不安全網上支付行為(80%)🧑🧑🧒,在使用QQ、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時在朋友圈曬含個人隱私的信息(46.81%),甚至發送含個人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等關鍵性的信息(9.40%)💇🏿♂️,並鼓勵建設性的信息安全行為,提倡大學生做文明、自律的“數字公民”。
以問題為導向是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所必備的研究方法🔴🙋🏼。用心挖掘👩🏿🍳、提煉和萃取學生“成長的煩惱”,在學生中傳遞積極向上的價值觀,育潤學生心靈,為學生成長導航🔩。
研究思想政治工作規律,使師生成長共同體“強生氣”
輔導員隊伍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幹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承擔著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學生的成長與輔導員的成長是一體兩面🙇🏿、並行而進的🧝🏻♀️,是一個成長共同體🏋🏿♀️。要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輔導員不僅要心無旁騖、全神貫註💜、專心致誌,更要把握輔導員職業發展的規律👩🏻🏭,使師生成長共同體有生氣😖、有活力。
沈曄論文《高校輔導員階段性發展特點及支持策略研究》,歸納了輔導員入職適應期💢、成長收獲期、職業倦怠期、穩定發展期🟨、轉型變化期等五個階段的特點🎟,並從社會、學校🌞🎼、輔導員三個層面提出針對性發展支持策略,包含分層分類職業教育、個性化發展支持😏、心理支持體系、考核-培養機製、團隊建設🧐、鍛煉平臺建設、榮譽製度📌、崗位流動機製等🧍🏻♀️,為如何保證輔導員隊伍後繼有人、源源不斷提出方案🧑。張睿論文《高校輔導員身份認同的結構及影響因素——基於上海市14所高校的實證研究》分析了擁有“教師”和“幹部”雙重身份的輔導員對自身身份的認同現狀、影響因素以及提升身份認同的途徑,通過構建輔導員職業晉升平臺◼️,構建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的考核體系,解決輔導員身份困惑,提升輔導員身份認同。
自覺地關註問題、回應問題,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新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自覺承擔起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堅持立德樹人根本導向♑️,深入調查研究,加強理性思考,把握時代發展脈搏🤸🏽,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以理論創新增強育人自覺性。